古代犯人被斬首時,為何都很聽話自覺跪下?其中有「3大原因」讓他們不得不區服

在很多古裝電視劇當中, 都會出現犯人被押解到刑場執行砍頭的場面,這種場面看得多了之後,人們難免會出現疑惑,那就是為什麼被行刑的犯人,在被砍頭的時候都是面無表情,十分聽話的跪下呢,為什麼他們不反抗呢?

男兒膝下有黃金,這句話還是古人留下來的,古人難道不知道這個道理嗎?再說了,既然橫豎都是一死,臨時之前反抗一下,不僅能顯示出自己的氣節,還可能有逃脫的機會,他們為什麼不嘗試一下呢?其實,這裡面有三個很重要的原因,讓他們不得不屈服。

砍頭前已經沒了力氣

古代犯人中,被判處砍頭的人,通常都會被打入地牢,地牢顧名思義,就是建在暗無天日的地底下的牢房。這種牢房具有防止犯人逃跑和防止劫獄的功效。

而在犯人住進地牢的這段時間裡,也別想吃到什麼好東西,就連睡覺的睡不好。所以,很多犯人在地牢住久了之後,身體機會不斷下降,反應也變的越來越遲鈍,有的人甚至還患上了疾病。等到行刑那天,犯人才被獄卒從地牢中放出來,拖上刑場,這時的犯人,哪還有多餘的力氣站立呢。對於他們來說,能在刑場上跪著被砍頭,確實比站著砍頭輕鬆很多。

當然,在這些被判砍頭的犯人中,也不乏有沒被關多久的存在,他們或許並沒有忍受長時間的飢餓,但是這些犯人在刑場上同樣也沒有站立的力氣。究其原因,我想不用我多說。

任何一個正常人,在面對砍頭的威脅下,就算尚存一些理智,在從地牢中走出,等待執行的過程中,身體一定會止不住的顫抖,這種感覺,除非親身體會,否則無法用語言形容出來。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的人,恐怕被拉到刑場的時候,就已經癱軟如泥了,跪下,則是唯一一個能保持不倒的姿勢了。真正像史書中寫的那樣,寧死不屈的人,又能有幾個呢。

反抗後果更加嚴重

按照如今的常識來看待古人的世界,我們會發現,很多事情的發生看起來都不太合理,例如那些犯人為什麼不反抗。反正橫豎都是死,反抗一下萬一就成功了呢。其實,這是因為,現代人對古代制度不太了解。

封建時期的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,通常會採用一些喪失人性的手段,例如連坐制度,就是其中之一,一人犯罪,全家受罰。後來,歷史上又出現了更為有效的戶籍制度。

我們假設一個人犯罪之後,成功逃脫,他在逃跑的路上,到了晚上總要住店吧,要住店就得出示身份證明,如果老闆發現你的身份是逃犯,他就會趁你熟睡的時候,偷偷報官,到時候,你依然會被處罰,而且很可能獲得更重更殘酷的懲罰。

有的人可能就會說了,那要是在逃跑的路上不住店,不就成功逃出去了。我只能說,你想多了,古時候交通不發達,靠腳力你連城門都很難出去。而就算你成功出城了,你總不能一輩子待在深山老林躲著吧,不要以為古時候的深山老林,和現在的深山老林一樣。

古時候的森林真的有猛獸出沒的,所以你一定需要出來露面,到時候到處都貼著你的懸賞令,老百姓為了懸賞都會自發來找你,然後把你抓回去領賞,你說你能跑得掉嗎。

而且,就算你逃跑成功,沒人抓住你,那你的妻子,孩子,甚至親戚朋友呢,難道他們的性命你就不管不顧了嗎。你的逃跑很有可能會讓本該處死你一人的罪行,升級成株連三族,甚至株連九族,我想,到時候你的九族會在心裡把你咒罵十萬遍吧。你說考慮到這些,你還敢跑嗎?

認罪和習慣了

最後一個被砍頭的犯人自覺下跪,不敢反抗的原因,就是因為他們要麼認罪了,要麼習慣了。根據清朝的史料記載,所有被判死刑之罪的人,只佔到了全體犯罪的很小一部分。也就是說,死刑犯不管在哪個朝代,都是十分稀有的,這些人要麼極其冤枉,要麼真的罪大惡極,而後者通常佔了大多數。

這些人知道自己即將死刑,也知道自己的確是罪過很大,遭到了老百姓的唾棄,所以他們下跪是一是表示自己認罪,二是向在場的老百姓表示懺悔。

電視劇當中就經常出現老百姓唾棄罪犯的鏡頭,比如老百姓會向罪犯扔雞蛋,扔爛菜葉,這些被扔雞蛋的罪犯,只有苦著臉,接收老百姓的怒火,根本不敢有任何錶情,更不要說反抗了。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,這些罪犯不得不跪。

而且,根據史料記載,封建時代的下跪,表現的是一種等級制度,例如看到長輩了要下跪,老百姓見到官員了要下跪,官員見到皇帝了要下跪。

這種跪,已經成為了古人的一種習慣,他們不認為這是一種屈辱,只有對仇家下跪才是屈辱,對父母官下跪,他們絲毫不覺得屈辱,反而認為這是應該的。電視劇當中就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,在公堂之上,縣太爺一拍桌子,底下被審判的老百姓撲通一聲就跪下了。

因此,在下跪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之後,被判處砍頭的死刑犯,面對著底下的老百姓,看著劊子手手裡那明晃晃的大刀,只要老爺一拍板,大喝一聲:「跪下!」,犯人就會下意識的下跪,聽之任之了。

Click to show more